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8月18日讯 浙江省地处浙闽丘陵地带,地质构造多样、江河众多,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水系格局造就了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价值高、景观层次丰富的秀丽山川。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浙江省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成绩斐然,目前已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09个,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约占浙江省陆域国土面积的10%、海域管辖面积的9%。其中:自然保护区27个,风景名胜区59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14个,地质公园14个,森林公园128个,湿地公园67个,此外还有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处、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1处。
转隶到位,保护地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部署和要求,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转隶林业部门管理。除舟山的海洋类自然保护地归当地海洋渔业部门管理而未划入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外,其他保护地都已转隶到位,基本形成统一的保护地管理体系。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底印发了《浙江省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保护地责任体系基本确立。《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履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浙江省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督促指导,形成工作合力。
整合优化,保护地建设与布局更加完善
经浙江省政府同意下发了《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方案》,全省82个县(市、区)和3个独立单元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和省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编制已经完成。通过整合优化,较好地解决了自然保护地内长期以来未解决的永久基本农田、城市、镇村、人工商品林、矿业权、经济开发区等矛盾和冲突,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充分肯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各类保护地实现应保尽保。2017年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地23个,2018年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地18个,2019年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地3个,2020年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地1个。
严格执法,保护地监管工作不断强化
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等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大力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价等各类检查评估工作,全省自然保护地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正在推进,保护地监管体系初步建立。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对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区管理进行评估,浙江参评的9个国家级保护区,优良率达100%,优秀率第一。
创建品牌,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将钱江源、凤阳山-百山祖、天目山、莫干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大盘山、神仙居、雁荡山等保护价值高、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作为“十大名山公园”创建的核心区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地、“两山”理论践行地、生态旅游首选地和大花园建设标杆地,纳入全省“耀眼明珠”建设。同时,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园两区”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将百山祖—凤阳山国家级保护区为主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创建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浙江省林业局)
推荐阅读: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调研大邑县“一张图”与国土“三调”成果对接试点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森林资源督查工作
青海省启动青海湖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本底调查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到华东院调研交流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