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砍树,越砍越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地少人多,毕节市七星关区陷入了“因穷而毁林,林毁人更穷”的恶性循环,被断言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现在护绿,青山巍巍。
誓要青山“披上绿衣”的七星关,大力开展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国土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5%上升到2018年的58.02%。
巍巍青山,流金淌银。
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七星关区将生态建设作为治穷脱贫的突破口,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2019年入冬至今,七星关区完成刺梨种植面积10.5万亩。下一步,该区还将严格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要求,根据刺梨的生长习性,选择集中连片、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交通方便、水源便捷的地块种植刺梨,确保到2020年底全区种植刺梨面积达50万亩。
同时,立足刺梨的食用、药用和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准确把握刺梨产业发展趋势,以高质量、高标准、高品质为核心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最终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刺梨产品。
盘活生态资源,强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七星关区以10万亩林下天麻、500万羽林下鸡为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产业。
为增强林业经营实力,七星关区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分类奖补等举措助推林下经济发展。近年来,全区整合、撬动各类资金共3亿元,指导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87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73个,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14个,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七星关区229.02万亩林地中,已利用林地面积达118.63万亩,年产值达9.7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964户9818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此外,七星关区大力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目前投保面积达229.02万亩,投保率100%,其中公益林168.96万亩、商品林60.06万亩、林下养蜂5000箱、林下天麻5000亩、林下养鸡4万羽,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农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10万亩刺梨挂果 致富增收有盼头
“再等两个月村里的刺梨就要采收了。”7月初,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村民们最关心的话题,是村委会后山上的3100亩刺梨终于要采收了。
48岁的罗孝平早早地和妻子来到山上做工,大家时常调侃,自从刺梨基地建设开始,他们也成了拿“年薪”的人,因为栽种刺梨流转了自家土地,部分村民与村合作社签订了合同,按每年17000元的费用在合作社务工,罗孝平是其中的一员,眼看着亲手种下的“金果”要增收,他们心里十分欢喜。
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站在山顶处,连片的刺梨尽收眼底,标准大小的刺梨株整齐排列着,龙凤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采用规范种植的方式,我们是全镇最大的刺梨基地,前两天还有周边乡镇的人来参观。”因为种得好、管得好,龙凤村的刺梨得到了大家可。
早在2018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安排部署,七星关区就以3年发展50万亩刺梨的规划,大力推进这一特色林业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刺梨种植面积已达28.9万亩,涉及33个乡镇(街道),覆盖农户22827户90488人,其中贫困户2756户10370人。今年预计有10万亩刺梨可挂果产生收益,涉及朱昌、放珠、杨家湾、撒拉溪等乡镇。
“在区平台公司的统一实施下,2018年,龙凤村栽种了这3100亩刺梨,建成基地后,为了更好地管护,刺梨产业又移交给当地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如此一来,反而管出了规模,管出了效益。”七星关区林业局副局长潘定华表示,管护好,标准好,产值也就跟着上去了,今年初挂果,大家都很期待。
今年第一年挂果,作为龙凤村主抓的扶贫产业,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这片刺梨基地的未来,期盼着明后年盛产期,能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龙凤村党支部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为了以短养长,我们去年套种了青菜、萝卜,今年种下了900亩辣椒,还有生姜和马铃薯,以这样的方式助推刺梨产业发展,按往年市场收购价,即便价格低一些,也还是有不错的效益。”
夏日的山雀满林子起舞,刺梨地里劳作的村民吆喝着唱起心爱的山歌:“龙凤是个好地方,家家住上小洋房,男女老少都高兴,水泥马路宽又长。”罗孝平张口就来的高昂歌声逗得身边的村民乐呵呵,这是他们每天排解辛苦的小乐趣,也是他们在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
10万亩刺梨挂果,承载着的不仅是龙凤村村民的盼头,更是七星关区无数林农的期待。为了让多年的辛苦付出换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七星关区紧抓产销衔接、市场开拓,为即将采收的刺梨打通销售渠道。
2018年至2019年,七星关区连续两年出台扶持政策,对收购刺梨鲜果的贵州欣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毕节市刺梨花开农业有限公司、贵州金黔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刺梨加工企业给予500元/吨的收购补助。两年来,刺梨加工企业共计收购刺梨1408吨,补助刺梨加工企业70.4万元;农户自行销售刺梨约1500吨,实现种植农户户均增收5400元,人均增收1300元。
去年10月,广药集团王老吉入驻七星关经济开发区,与七星关区签订了刺梨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建设广药王老吉(毕节)刺梨产业园,生产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润喉糖、刺梨酒等产品。
此外,多个乡镇也在积极对接周边市场,为当地的刺梨产业谋求更好的销路,做前期扩展市场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采收期。
林下天麻出深山 乌蒙山珍带民富
巍巍乌蒙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七星关区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其中天麻的品质更是享誉全国。
闵琦晖,七星关区放珠镇人,在他的记忆中,天麻就是人气、财气的象征。“小时候在放珠镇上学,到赶集天,周边的几个镇遍街都是天麻,卖天麻和收天麻人太多,路都被堵起了。”
2010年,在外闯荡打拼10余年的闵琦晖回到家乡,却不见昔日天麻市场的繁华。由于缺乏种植技术、不懂市场需求,七星关区的天麻产业遇到瓶颈,陷入低迷。
“中国天麻看贵州,贵州天麻数毕节。这么好的产业,不能就这样放弃了。”闵琦晖决定留在家乡创业,带动家乡的天麻重新焕发生机。
看市场,淘经验,学技术。对云南、广西等国内市场进行一番调研后,闵琦晖摈弃了过去百姓长期种植的红天麻,将定位确定在价值最高、市场需求最大的乌天麻上。
抓住市场定位,说干就干。2010年,闵琦晖在长沟村带领一群四五十岁的留守妇女,研究起了乌天麻的种植,在乌蒙山中日夜坚守,结合“天麻之父”周铉的有性繁殖法,终于成功试验出林下乌天麻种植的技术。
2013年,闵琦晖成立了七星关区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他们种出来的乌天麻在全国最大的天麻交易市场——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国际天麻交易中心一亮相,便成为众多采购商的心头好,订单源源不断,站稳了市场的脚跟。
发展林下经济,虽然短平快、效益高,但风险也大。
去年9月,合作社遭遇了一场“野猪侵害”,近千亩即将收获的天麻被毁于一旦。“闻到天麻的气味,成群的野猪乘夜间‘偷袭’,当时那整片林地,就像牛耕过的地一样,被翻了过遍。”闵琦晖会说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好在,七星关区林业局提前谋划,在产业发展之初就为基地的天麻投了保险。“按72元一亩地投保,财政资金承担了80%,最终按折损程度,保险公司赔付了100多万元。”七星关区林业局产业办主任张义成认为,作为抗风险的最好方式,林业保险为合作社再次恢复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此外,省林业局划拨的766万元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也极大地帮助了合作社渡过难关、持续发展。
产业、技术、市场、抗风险能力……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七星关区天麻产业稳步前行。2019年冬,七星关区4000亩林下天麻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由七星关区林业局主管,七星关区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涉及七星关区杨家湾镇营盘村、放珠镇长沟村、撒拉溪镇兴隆村、朱昌镇伍坪村、八寨镇新艾村,其中2000亩林地建设林下天麻育种示范基地、2000亩林地建设林下天麻种植示范基地。
为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在项目区,对单户意愿种植的贫困户,合作社采取“一户一档一方案”,为贫困户集中选定林地,全程提供天麻种植技术,赠送天麻花粉、蜜还菌和萌发菌给贫困户种植天麻,合作社按市场价保底回收。对集中种植天麻的贫困户,合作社全程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原材料,按天麻种植工程提供劳务费,产生的效益全部为贫困户所有,同时年底每户分红1万元。
今年天麻采收时,项目预计能实现总产值2346万元,利润达804.64万元,农户户均可分红10058元,带动80户农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脱贫致富。
林下跑山鸡进上海 “跑”出幸福生活来
夏日季节,走进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的林下跑山鸡养殖基地,只见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忽而一声鸡啼,继而林中的鸡群相继“引颈高歌”,很是热闹……
“山上放养的都是公鸡,确实热闹些。母鸡若是下蛋分散在林间,不便捡拾,通常都是分发给村民们喂养,鸡蛋则由合作社统一回收。”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顺江介绍。
李顺江早年一直在外打工,在广西桂林、柳州等地养殖场学得大量养殖专业技术和经验。2008年,他从广西返乡,创办了七星关区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成为了集孵化、育雏、饲养、加工、培训、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社。
“基地饲养的鸡平时吃的是虫、草,喂的也是玉米,所以我们的跑山鸡生长周期比一般肉鸡要长,要6至8个月才能出栏。”李顺江介绍,坚持生态喂养加上跑山鸡平时活动量大,养殖出的土鸡具有肉质紧实、蛋白质丰富等特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目前,基地存栏跑山鸡40000羽。为了提高林下跑山鸡的附加值,在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情况下,我们对土鸡进行深加工,研制出了养生与美味为一体的田坎药焗鸡。”谈及合作社的生态土鸡产品,李顺江非常自豪。
林下跑山鸡,“跑出”了生态养殖的致富路子,也为当地群众“跑出”了幸福生活。
“我到基地上班5年了,一年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足够一家人的开销。”基地务工人员李定德是白沙河村袁丫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在读小学,因常年药不离身,没办法外出务工。现如今,李定德就在基地里负责照看鸡苗、给鸡喂食,收入稳定还方便照顾家人。
一直以来,合作社秉承“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经营理念,除了基地吸纳就业人员为乡亲们提供增收渠道外,还通过为农户发放鸡苗、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回购产品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悉,该乡的林下养殖产业主要分布在白沙河、茨竹、青杠、大元4个村,累计带动贫困户132户423人参与产业发展。
“今年,我们在白沙河村帮扶了6户贫困户,先期为其提供5000羽鸡苗和饲料、场地及所需生产资料,采用集中饲养的方式,每户管护两个月,保证这6户贫困户一年下来纯收入不低于1万元。”李顺江介绍,合作社通过不断的走访考察,最终确定了这一帮扶方式,将固定帮扶这6户贫困户3年,帮助他们稳定脱贫。
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林下跑山鸡养殖项目,是七星关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经济,将本地林地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助推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下一步,我区将抓住实施国储林项目这一契机,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利用我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念好‘山字经’,做足‘林文章’,努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之路,为助力脱贫攻坚巩固全区脱贫成效作出林业贡献。”七星关区林业局局长马兴江信心满满地表示。
2020年初,七星关区决定在全区37个乡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以慈伦鸡为主要品种,发展300万羽林下跑山鸡。3月29日,该区成功与上海贵申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300万羽跑山鸡购销协议,标志着七星关林下跑山鸡“跑”进上海,“跑”出林下经济发展速度。
下一步,七星关区各部门将协力推进林下跑山鸡项目。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七星关区国有平台公司牵头,负责投资融资,统一采购养殖物资、统一孵化鸡苗,保障养殖点供给;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和林业局负责制定养殖标准,做好防疫和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养殖流程把控,确保跑山鸡品质和数量达标;各乡镇负责指导村社一体合作社科学合理规划布局跑山鸡养殖点,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入股跑山鸡养殖项目。(梁圣 游正兰)
推荐阅读:
湖北林业部门扎实推进生态扶贫
湖北林业部门扎实推进生态扶贫
内蒙古全力推进生态扶贫纪实
黑龙江林业生态扶贫精准施策 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