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中国林科院研究松毛虫成灾机理在分子水平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林科院 作者: 日期:2020年05月14日 09:4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5月14日讯  近日,中国林科院专家在《分子生态资源》杂志在线发表重要成果:松树重要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染色体级别基因组,成功构建出包含30条染色体的马尾松毛虫高质量基因组。这是枯叶蛾科昆虫的首次基因组解析,将为马尾松毛虫和其他枯叶蛾科昆虫的功能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积最大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其幼虫取食松针,爆发期间连片松林在数日内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一般,常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马尾松毛虫在不同灾害发生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从寄主、生活环境等方面对松毛虫周期性暴发机制进行了研究,但从松毛虫内部分子机理探索其成灾机理目前还鲜有报道。
  研究通过对马尾松毛虫的基因组进化、基因扩张收缩分析后发现,马尾松毛虫有2104个基因家族发生扩张,1900个基因家族收缩。扩增的基因家族中与外源化合物降解和解毒系统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进一步分析发现,马尾松毛虫和欧洲重要针叶林食叶害虫松异舟蛾同样有细胞色素P450基因扩张现象,表明马尾松毛虫P450基因,尤其是CYP3家族基因可能与松针抗性化合物的耐受性有关。
  马尾松树体本身分泌的松脂、松香等化合物在物理性和化学性上能阻挡大部分害虫对其危害,但松毛虫却可以依附其生存,并在大面积爆发后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分析松毛虫的成灾机理,掌握其演变发生规律,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或将达到“虫不成灾”的防控目的。(中国林科院)

推荐阅读:

中国林科院研究部署“十四五”林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划编制工作

中国林科院为林草复产注入科技力量

中国林科院组织专家参与“十四五”林草科技创新规划编制

中国林科院新技术所与竹子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来源:中国林科院)

相关内容
·中国林科院发布“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12-29
·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开展“暖冬行动”2021-02-05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承担的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2020-07-02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到中国林科院调研2018-08-24
·中国林科院5个沙棘杂种无性系获得国家新品种授权2018-06-12
·中国林科院三位专家受聘《中国林业百科全书》总顾问2017-06-20
·中国林科院和省干旱所进行经济林树种研发合作2017-05-18
·广西崇左市林业局到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考察交流2017-04-19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