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翔在组培室察看组培苗长势
中国园林网9月21日消息:不高的个头,略黑的肤色,戴着一副眼镜,单从外表看,你很难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青年人带领的科研课题小组填补了福建省专业化生产鲜切花种苗的空白,成为当地数百户花农养花致富的领路人。
这个年轻人叫黄宇翔,福建省农科院研究所的副研究员。
今年35岁的黄宇翔1993年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走上工作岗位的黄宇翔没有忙着写论文出书,却把心思花在了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花卉无土栽培和无病毒花卉种苗生产技术等课题研究上。因为,来自农村的他最清楚这里的农村和农民需要什么。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使黄宇翔成了花卉行家。2004年,在福建省的一次花卉讲座上,他被一家花卉公司聘为该公司在清流县的花卉基地的技术顾问。
有了用武之地,黄宇翔的研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2004年上半年,公司引进的非洲菊种苗在培育过程中死了一大半,技术人员虽经多次查找,却始终不明其中原因。黄宇翔很快查明病因,是种苗培育时所施的有机肥没有发酵到位导致种苗坏死。2004年底,公司基地和农户种植的非洲菊出现“软骨”症状,黄宇翔诊断是肥害所致,在把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后,黄宇翔根据病症开出“处方”,三个月之后,大片的非洲菊重新挺起了“腰杆”,公司负责人和花农紧锁的眉头终于松了开来。
黄宇翔过硬的技术得到了公司和当地群众的认同,也增强了群众发展花卉的信心和决心,当地的花卉面积也逐年扩大。
花卉种苗要从外地调入,价格高,质量也无法保证,要是能有自己组培的种苗岂不事半功倍?黄宇翔感到公司和农民们对自己的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过,当干起来的时候问题来了:技术是现成的,市场是现成的,但资金的缺口太大,建组培中心要花不少的钱呢,一时间大家有些一筹莫展。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省领导来这个县调研,听了黄宇翔的汇报,认为这是个对农民有益、对科研部门有益的好项目,当下拨款5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次月,一个多方投资组成的联合体鸿翔农庄在这个县挂牌成立。
钱有了,项目有了,黄宇翔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把全部的精力投了进去。为了省钱,他们把“家”安在一个旧的小学教室里,锅碗瓢盆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这里地方偏僻,买菜不方便,一日三餐都靠粗茶淡饭果腹。白天,课题组挤在简易的组培室里做实验,一做就是一整天。晚上,大家顶着星星与蚊虫为伴。
几个月的辛苦有了成效。黄宇翔和他的伙伴们很快在花卉品种的适应性培育上取得了突破————“香石竹及新铁炮百合、香水百合优质种苗繁育技术”、“非洲菊无病毒种苗生产技术”和“鲜切花卉高新技术栽培及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综合配套技术”等多个新技术一一“出炉”。依托这些技术,鸿翔农庄每年可产出花卉脱毒试管苗非洲菊、满天星、香石竹及百合等400万株。这个突破不但填补了福建省专业化生产鲜切花种苗的空白,打破了该省鲜切花种苗依赖国外进口和省外调入的局面,成本也大为降低。
培育花卉品种是手段,由此带动农民致富才是黄宇翔的目标。看到试验的成果,农民们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仍然心存疑虑。黄宇翔便从建立栽培示范基地入手,和县里一起商量出台了包良种供应、包技术指导、包花卉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公司赊种苗款、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三包两统一赊一补”扶持政策。鼓励农户大胆参与。2005年初,一些农户开始尝试着种起了花卉,黄宇翔从此成了花农的“技术保姆”,不但在种植前帮助农户进行土壤检测,还在施肥、病害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到2006年底,嵩溪镇种植花卉的花农由原来的8户发展到40多户,面积由十几亩发展到400多亩,全县种植花卉达到1000余亩。
鸿翔农庄创办的花卉种植示范基地,还成了各地学校的实习基地。三明农业学校的学生陈金玺在这里实习一年后返乡创业,利用鸿翔农庄培育的种苗在家乡种植27亩花卉。
说起黄宇翔,乡亲们除了称他“护花使者”,还送了一句话:“一花引得百花香”。
如今,黄宇翔扎根基层、以自己掌握的技术帮助农民种花致富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诵,省里的领导来县里调研时,都要到村里来看看他。2006年,黄宇翔当选为清流县政协常委,今年5月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黄宇翔的目标是争取在3年内至少带动900户农户种植花卉2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