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全民治沙,内蒙古的底色由黄渐绿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日期:2019年08月14日 10:03

内蒙古是中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沙进人退”是不堪回首的历史。

几十年全民治沙,代代传承,内蒙古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和第四次监测相比,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内蒙古依托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坚持科技治沙,转变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由黄渐绿的治沙路。

治沙是全民的事业

驱车穿行于赤峰市敖汉旗南北,村庄与大山俱被绿色覆盖,已看不出昔日黄沙漫天的模样。

曾经的敖汉旗,土地沙化严重,全旗沙漠化土地259万亩,沙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流沙区的沙丘会打滚,沙坨能长腿。”敖汉旗三义井林场场长陈明川说,“农民房子晚上睡觉时好好的,第二天早上流沙堆满窗台,顺着窗缝就能流到炕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敖汉旗委旗政府痛下决心,组织全旗开展治沙大会战行动。5任书记、5任旗长,植树造林从未懈怠。

敖汉旗有近60万人,其中50万人进了荒山荒漠,他们套上驴车,拉上干粮和行李,一年干三季,入冬才歇工。

“在北部流沙区,把豆秸铺在沙丘上,下面撒上草籽。第二年蒿草成活,一棵一棵移栽在沙丘上,再在上面种柳树。在南部山区,植树前要开展小流域治理,先挖大坑,坑里再挖一个小坑……” 对长期奋斗在治沙一线的陈明川来说,这些都是在失败中摸索出的经验。

如今的敖汉旗是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中国人工造林第一县、中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全球环境500佳。

敖汉只是一个缩影,对于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的51.50%、沙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34.48%的内蒙古来说,经济想要发展,首要问题就是治沙。

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内蒙古成为“六大工程”全部覆盖的唯一省区。

2018年,内蒙古完成营造林1295万亩,全区森林面积由2013年的3.73亿亩增加到2018年的3.92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1.03%提高到22.1%。

科技治沙,从粗放走向精细

在库布其,种一株沙柳需要多久?

答案是10秒。

用水管竖着往沙地一冲,一个沙坑就出现了。治沙达人张喜旺赶忙把一棵长约1米的沙柳苗种进去,浇水、夯实,只露出10厘米左右的苗头。用这个方法,10秒钟就可以种一棵树,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两个人一天能种40亩。

在长期的实践中,依托科技创新,库布其人还探索创新出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飞播与无人机治沙、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

站在库布其沙漠中段达拉特旗银肯敖包上极目远眺,沙区新景尽收眼底。金黄色的沙丘绵延起伏,脚下和远方是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将近20公里宽的沙海一分为二。

“库布其沙漠呈东西狭长分布,我们在沙漠南北边缘地带建起长200多公里,南北宽3-5公里的乔、灌、草与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防风固沙体系。”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郭建忠介绍说。

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库布其人在长久的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原则。

治沙不停,创新不止。面对不断扩张的沙海,内蒙古各地独创妙招,以飞播造林、穿沙公路、以水治沙等治理模式,从大密度造林到量力而行,从“用力过猛”到“打蛇七寸”,治沙逐渐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

不毛之地变绿色银行

盛夏,进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去往京津风沙源百万亩樟子松项目基地的路上,是漫山遍野的樟子松,已经看不到成片的沙地。

张青家的130亩林地就在这里。

在多伦县林业局,有一家林权服务中心,能让农民的林地实现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的转变。产权明晰带来的好处是,到规定年限,除按林业规划要求保留的部分外,其余的造林者可以自由处置买卖,凭借林权证还能获得贷款。

家住大河口乡的张青,130亩林地评估出62万元,又靠林权证贷款30万元,盖了8间房子,还买了沙滩摩托搞旅游,65岁的他日子过得红火。

在多伦县,像张青这样的农民很多,这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林业。

不毛之地成了绿色银行,这样的事儿在内蒙古并不少见。

达拉特旗的风水梁,曾是一片沙海,没有人家。东达集团在此建了一座扶贫小镇,为农牧民免费提供住房、獭兔饲舍,订单回收出栏獭兔。农牧民不承担经营风险,还可以将土地租给企业,种植沙柳等沙生植物。

在这里,盐店村贫困户徐锁小养殖了2000只獭兔,再给企业打点零工,现在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他家撂荒的土地也由企业承包,种满了沙柳、沙蒿、杨柴等植物。

2018年,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哈图呼都格嘎查牧民郭新军,靠着销售肉苁蓉纯收入达到10多万元,而过去放牧时全家年收入仅2万元左右。

沙漠治理是一项难度高、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可当政府、企业、群众在产业链条的带动下凝聚合力后,沙漠将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漫漫黄沙,不治,它是害,治了,它就是利;不治,它是沙子,治好了,它就是金子。绿富同兴,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由黄渐绿的“涅槃”之路。

推荐阅读:

青藏高原治沙造林人:一代坚守造福千万后代

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盛赞中国治沙成就

库布其模式破解了世界治沙难题

甘肃民勤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启“助农+治沙”模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内容
·“十三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考核新疆被评为工作突出省份2022-01-05
·甘肃张掖规模化防沙治沙取得成效2021-12-17
·国家林草局保留41个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21-12-09
·防沙治沙1855万亩 河北实现绿进沙退2021-12-06
·黑龙江大庆防沙治沙20年取得显著成效2021-12-01
·新疆昌吉科学培育沙产业探索助农新模式2021-10-27
·山西省杨树林局提前完成年度防沙治沙目标任务2021-10-13
·国家林草局发改司调研宁夏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2021-10-12
·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2021-06-17
·内蒙古:绿富同兴 小康路宽2020-08-21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