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治理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治水、法制治水,利用人工生态湿地,过滤生活和工业污水,从而改善当地水生态系统。7月2日,记者就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眉山市,重点围绕当地水体修复和生态保护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采访。
苏东坡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眉山市作为苏东坡的故乡,借助他的名气,将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成了一个供市民休闲散步的喷泉广场,而大家刚才听到的就是喷泉灯光秀的音乐。近年来,眉山市在水源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开发上下了大力气,运用生态浮岛等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喜水植物,将整个湿地公园打造成了一个完善的水生态系统,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永康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治理这片水域的。李永康说:“我们采取生态浮岛的方式,通过栽植喜水的植物,主要栽植有旱伞、美人蕉、菖蒲,来吸收污水里面的氨氮和总磷,来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采访过程中,还不时有群众向记者反馈,说这里的环境绿化做得不错,经常会有大量的市民前来驻足,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对这里也称赞有加。
“这里的空气很好、绿化很好,我非常喜欢。”群众的赞美得益于近年来眉山市水源治理带来的明显成效。黑龙滩水库位于仁寿县黑龙滩镇,该水库从2010年以来经四川省政府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第二年就引进一套国际先进的水源监测系统。眉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监测室的负责人唐东民告诉记者,黑龙滩的水从2011年至今没有过一次数据超标,为当地民众的饮用水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保护网,他说:“现在这个水站已经运行了八年多,还没有监测到一次饮用水发生安全问题,可以保障全市不光是眉山,还有周边的一些区县饮用水的安全。”
从河流上游控源劫污,不光改善了饮用水的质量,也为下游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块屏障。思蒙河是眉山市青神县境内岷江的最大支流,2015年底的思蒙河长期处于劣V类水质,水体恶臭、鱼虾绝迹。近年来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整治,以“海棠竹溪”项目建设为载体,2018年思蒙河的水质持续稳定在Ⅳ类。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全国人大代表、青神县优秀人民教师王晓梅告诉记者,这里水源的改善状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逐年变好,一定要给政府的工作点个赞。她说:“这个项目我觉得非常好,对于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青神人,为我们这一届政府所干的事情点赞,为他们的工作感到骄傲。”
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区的管委会主任邓强也向采访组介绍,周边企业排放的工业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再利用人工生态湿地系统,过滤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通过水生植物的进一步生物洗涤,美化当地环境的同时,将这些水排入思蒙河,最终流入岷江,非常干净。邓强说:“我们每个月请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测,然后指标拿出来一看,是很好的指标。刚才说的总磷,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是0.14,到我们这里只有0.06了,污染物质基本上没有了,氨氮等指标全部大幅下降。”
污水中夹杂的湿污泥经过处理后变为干污泥
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杨利告诉记者,人工生态湿地水源治理行动带来大量的污泥,正好通过低温污泥干化设备,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对企业效益和生态保护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杨利说:“一年下来我们节约标煤是13600吨,如果按600多块钱一吨算的话,一年也可以节约800多万的成本;第二如果用电来处理污泥,一年要用2000万度电,按照5毛钱一度电来算,基本要节约成本1000万元,都是双赢。”
水源治理当然不能只靠政府,百姓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治理行动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全国、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丹棱县的梅湾村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推出了独有的“丹棱模式”,村里通过引导向村民每人每月征缴一元钱,筹集承包垃圾收集的费用,形成村组干部、村民、承包人的三方监督,提升每个人的参与感。这一举措使得近年来附近一直被垃圾污染的臭水沟,也变成了现在的清水河。
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遇到一位老奶奶村民,当我们问到她垃圾分类以后是不是周边环境好多了的时候,她回答时的笑容对在场所有人来说就好似一份满意的答卷。
“垃圾分类以后生活是不是干净多了?环境是不是好多了?”
“好多了!”
“好多了?”
“啊!好得很!”
推荐阅读:
湖北宣恩:河长制改善水生态环境
亨通打造东太湖水生态示范工程
嘉峪关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中国城市水生态大数据中心成都中心近日开建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