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温州:“南红北柳”齐现洞头滩涂
来源:温州网 作者:陈蜜 戴婉贞 日期:2019年05月10日 09:29

“别看这些红树林就手掌般大小,修复滩涂的作用却十分明显,这两年贝类越来越多,不时会有海鸟成群结队而过。”在洞头霓屿南岸滩涂边,霓屿街道渔农办主任柯志恒指着脚下蔓延开去的成片红树林兴奋地说道。就在离红树林种植区不远的滩涂上,上百株野生柽柳长势同样喜人。

“南红北柳”是湿地生态修复重要的手段,但在一地同时并存十分罕见。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昌达告诉记者,今年该区将在霓屿开展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种植79.7万平方米的红树林和柽柳。

“南红北柳”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湿地修复工程,“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海草、盐藻等植物为辅。“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主,海草、湿生草甸等为辅,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从2016年开始,霓屿街道探索试种红树林,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浙江最大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目前,该湿地生态公园已经完成410亩一期建设内容,区域内红树林长势喜人。在种植过程中,专家们意外发现了本应生长在北方的柽柳。柯志恒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带着区水科所专家前往岙正调研红树林生长情况,在种植区附近专家发现了几株形似柳树的小树苗。经过近距离观察和比对,确认这几株植物为柽柳,属于湿地生态修复植物。此后,他们又在不远处的滩涂上发现了百余株柽柳。

这一发现,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王友绍查看与确认。他认为,该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南北过渡带,同时具有南方红树林和北方柽柳的生长条件,非常难得,在浙江省可能是第一次发现。在红树林、柽柳双重作用下,在海岸带修复和保护及生物多样性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野生柽柳的发现,说明这个地方适合柽柳的生长,给生态修复带来新思考,我们接下来的海岸带修复,包括所有岸线的修复、加固,都可以推广柽柳。”李昌达说道,今年海岸带修复工程上,该区将同时种植红树林和柽柳来共同维持生态平衡,其中在野生柽柳区域将沿线种植4.7万平方米的柽柳,有望产生1+1>2的效果。

推荐阅读:

广东今年已造林与生态修复171.26万亩

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启动

厦门马銮湾片区生态修复三期工程总投资约6.6亿

安吉法院发出浙江首例“土壤生态修复令”

(来源:温州网)

相关内容
·专家呼吁:在保护中挖掘利用中国野生水生植物2023-01-09
·让艺术生走近乡土生态景观 专家学者线上讲座成功举办2022-12-06
·《耐寒睡莲种植养护技术规程》发布实施2022-08-26
·广东2025年前将营造修复红树林12万亩2022-06-06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2022-05-26
·江西赣州加快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后林地生态修复2022-05-16
·广东深圳开展红树林保育公益活动2022-05-16
·山西吕梁局县合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2022-03-25
·广西出台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指南2022-01-18
·广东阳江建成2万亩红树林2022-01-14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