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21日消息:随着天气转暖,天津市蓟州区塘承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储备林建设区内的林木虽还未吐绿,但万亩林海已颇为壮观。
2016年6月,天津市撤销蓟县设立蓟州区。作为京津冀生态“绿芯”和天津北部生态的核心,蓟州区立足生态优势,以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为基准,以“两环三沿”区域为重点,以扩大新造林、改培低效林、抚育近熟林为核心,全力实施国家生态储备林建设项目建设。目前,蓟州区已完成项目新造林7.1万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蓟州区林业局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努力将大绿大美的新蓟州建设成为京津地区的“生态高地”。
严管理
2016年3月中旬,蓟县生态储备林项目建设启动,工程总任务达46.3万亩,涉及26个乡镇657个村,计划用8年时间完成。在项目启动建设之初,蓟州区林业局就制定出台了生态储备林项目管理办法等10余个管理性文件,对储备林建设进行严格管理。“对工程管理之严格,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蓟州区林业局项目办有关负责人说。
津蓟铁路、塘承高速绿化两项工程75个标段的报名单位近200家,蓟州区林业局要求参与招标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两证一签”、技术能力、资金实力等。蓟州区林业局聘请有关专家作为造林技术总监,对参与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进行林业工程监理培训,并选派20多名技术骨干和监理单位人员共同担任工程监理,对工程划线、苗木、养管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蓟州区林业局采取“借、用、管、还”一体化融资模式,成功申请国开行全国首笔储备林贷款。为确保项目资金严格管理,每一笔资金的支出要经过县政府、财政和国开行等各个部门的严格审批,且全部实行封闭式运行。
蓟州区林业局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技术标准、种苗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工程规范化运作。在项目工程建设中,蓟州区林业局要求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逐项验收,任何一项不达标均不能进行下一环节施工。在苗木采用上,工程用苗除具备“两证一签”外,区林业局还在杨津庄、下仓等镇设立了4个临时站点,对所有工程用苗木实行现场检验检疫,苗木栽植前还要通过现场监理验收。
新技术
在塘承高速下仓段的造林地块,2016年春天栽种的每株苗木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即可获知有关信息。
为加强苗木管理,蓟州区林业局与有关技术公司开发了包括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APP端、苗木产业综合信息平台、苗木产业综合信息平台等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涵盖苗木种类、树种、苗龄、规格指标等内容。“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首次在全区造林工程上大规模应用,不仅便于监督,还有利于后期管理。如果苗木没能成活或发生病虫害等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查询直接找到责任主体,不仅解决了传统苗木管理过程中成本高、无法个体化计量、难以统计跟踪等问题,还使苗木管理更加科学精准。”蓟县林业局种苗管理站有关负责人说。
除二维码系统外,蓟州区林业局还在全国率先采用远程监控和语音警示系统保护林木安全。
津蓟铁路沿线储备林带内的路口、重点节点部位及主要林区核心地带,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加装了监控探头和LED字幕设备,当有人经过感应设备时,设备便会自动感应并触发语音播报系统,发出注意森林防火的提示,LED屏幕同时会出现提示性文字,实现了宣传、防火、监控、取证一体化,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效益
津蓟铁路的两侧,过去是稀疏的片林和粮食作物,如今铁路两侧的林带已变得郁郁葱葱,林木资源的增长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收益。
津蓟铁路两侧绿化任务达1.5万亩,全部采用了多层复合模式,按照“20+30+50+N”多层配置布局。第一层靠近公路、铁路内侧20米采取组团式设计,栽植红、黄、紫等多色彩的花灌木;中间层30米栽植银杏、杜仲、白蜡、五角枫等珍稀名贵树种;第三层50米栽植杨柳榆槐等高大乔木;第四层及以外部分以大绿色为主。
根据计划,到2020年,蓟州区将新增林地26万亩,林木绿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每年可净增木材蓄积量20万立方米,形成树种搭配合理、结构优化的木材储备资源体系。同时,通过对村庄周边绿化、村庄街道硬化、坑塘沟渠净化,使村庄整体环境明显改善,200个镇村整体生态环境提升。
林木资源的增长,也为蓟州当地群众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刘宝章、贾秀英夫妇是蓟州区礼明庄镇张王庄村的农民,老两口一直在家务农,往年年总收入最多2万多元。从2016年蓟州实施储备林工程以来,他们就在造林专业队打工,每天人均收入100多元,7个多月全家收入了4万多元。同村的李镇刚负责机械旋耕,每天收入300元,一个多月就收入1.5万元。
蓟州区把储备林项目建设与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培育特色经济林5万亩、林木种苗5万亩,农民通过发展优质果品、发展林下经济和林区务工增加收入,预计项目区人均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
推荐阅读:
云南: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开展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香港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值得借鉴
内蒙古:库伦旗投资3203万元改善生态环境
贵州:森林覆盖率达50%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