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奎开发荒山 林权改革后怎么办?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日期:2007年03月16日 11:08
中国园林网3月16日消息:三年来,王文奎陆续投入60多万元开发荒山,如今5000亩的山场已是树满沟来绿满坡。然而---林权改革后怎么办
今春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即将在全省推开。像王文奎这样在林改前已经承包的林地,承包关系变不变?
3月10日上午,井陉县南障城镇前头庄村边的滋阴沟上,一株株一人高的小核桃树在早春的寒风中摇曳。村民王文奎正在查看土壤墒情。他高兴地说:“去年冬天一直干旱,前些日子的雨雪下得好啊,初春不用再浇水了!”
2003年7月,王文奎联合10户农民承包了本村滋阴沟5000亩荒山荒坡,进行山区综合开发。3年多来,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和数十万元贷款共60多万元先后投入到山区开发中,共栽植核桃、葡萄、法桐、杨树等几万株经济和生态林木。如今,这个昔日一片荒凉的山沟已充满生机。
井陉县林业局局长何建林说,今年春天,全县就要开始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井陉有2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这些荒山荒地都是农民致富的“绿色”金矿,广大农民可以像王文奎一样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获得最长70年的使用权,不仅可以增收致富,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前头庄村位于井陉县南部山区,与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苍岩山仅一山之隔,这里山场广阔,土地宽广,山势优美。然而,多年来,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种植,经济发展缓慢。从小生长在这里的王文奎在市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带头承包起村里的5000亩荒山荒地。
2004年春天,王文奎雇了本村30个村民、6个技工起早贪黑边开垦、边栽树,一个春季就完成了从省农科院、林科院引进的1.2万株优质核桃树、2000棵冬葡萄的种植。2005年,又栽植杨树3000棵,法桐、柏树500棵,石榴、槐树、柿子等200棵。去年,王文奎雇人用挖掘机和手扶拖拉机平了两个山头,新开发林地30余亩,新开垦两个山洼的荒废地,种植优种核桃5000株、柏树300棵。
几年时间,滋阴沟变了样。看着满山的小树苗,王文奎感慨地说,说来容易,做来难。以前乡亲们没人相信他在这里能种活树,刚开始一起承包的10户农民也因为投入太大和开发中的种种困难陆续退了出去。是什么支持着王文奎一直坚持下去?老王说,做事情不能目光短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核桃为例,8年左右将逐步进入产果期,每棵树大概可以产5公斤核桃,现在市场上一公斤核桃能卖10元左右,这样仅2万棵核桃,每年就能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现在他正准备搞林下养殖,春节后去赞皇等县考察了波尔山羊养殖项目。荒山上可以发展林果种植,能搞林间养殖,以后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即将开始的林权改革,让王文奎更坚定了承包荒山致富的信心。他说:“刚开始没弄明白林权改革的真正含义,还以为林地又要收回去了,心里直打小鼓。这不,县林业局的同志给我详细讲解,我终于弄清了,这政策是给了我70年的使用权。”
据省林业局林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春林权改革是为了林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不是否定一切,推倒重来。在具体实施中处理好以前承包关系,要落实好“谁造谁有”的政策,要在保持承包山承包合同的连续性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产权。
在王文奎的带动下,近两年,前头庄村和附近村的一些农民相继在荒山上搞起了林果种植。目前,前头庄村仅优质核桃就种植了2万多株。
相关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对林业“三定”中划定的自留山,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保持个人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稳定不变;对林业“三定”中划定的责任山和林业“三定”后承包、租赁、购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宜林地,已经按承包合同规定完成绿化的,保持个人和其他经营主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稳定不变;对本次改革前已经明晰个人或其他经营主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集体所有的有林地,保持个人和其他经营主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稳定不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