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0日消息: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最怕受到人类活动的侵扰。从明年起,北京市27家风景名胜区将陆续为野生动物设置绿色通道,保证野生动物可以利用通道自由地觅食、迁徙。
市园林绿化局日前出台了《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试行)》,其中在动植物保护章节中明确提出,要为景区内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提供便利。对于景区内穿越野生动物分布区和活动区的游览道路,应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并设置清晰的通道标志。
“在景区内设迁徙通道,这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还是比较新的尝试。”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王民中表示,此次提出的迁徙通道主要为兽类和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服务,鸟类不在其中。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迁徙通道并不是简单的一条路的概念。王民中介绍,根据景区条件,迁徙通道可以利用已有的桥洞、涵洞,让野生动物和游客交错通行;也可以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植被带,动物穿行其中可以从这个栖息地到达另一个栖息地,并且途中能找到充沛的食物。
北京的风景名胜区中真的有很多野生动物吗?除了松鼠、野兔,市民在登山游览时能撞见的似乎并不多。对此,王民中解释,风景名胜区普遍森林覆盖率比较高,野生动物基本都隐藏在山高林茂的区域。根据普查结果,北京山区目前比较常见的野生动物包括猪獾、狗獾、狍子、野猪、黄鼬、草兔等(以上这些都是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另外,还有10多种蛇类动物经常出没。
近年来,到风景名胜区观光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景区的开放区域也在逐年扩大,这对野生动物的栖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扰。“现在好些景区里修的都是很宽的水泥路,可以来回走车,小动物过马路一定提心吊胆。”经常到郊区登山旅游的退休老人张亚琴感慨,去年在云蒙山,她就曾亲眼目睹一只黄鼠狼过马路时差点儿被迎面开过来的汽车撞死。
如果能为野生动物设置迁徙通道,动物在穿越游览区时将会安全得多。但具体怎么个建法,市园林绿化部门目前在景区内还没有试点。部分生态保护、生物学专家建议,景区内的迁徙通道在数量上应尽量多于1条;通道采用近自然的基质,如小石子儿路、林带、草地等,让野生动物有亲近感;另外,如果是服务于体型较大的野生动物,例如野猪、猪獾等,通道要保证足够的宽度。
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处处长张亚红介绍,为野生动物设置迁徙通道,本市在风景名胜区中还没有先例。但在城市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已有尝试。
占地近7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被北五环路分割为南北两区。横跨北五环、连接南北两区的是一座“生态廊桥”。这座桥长约270米,宽度从60米到110米不等。和国内绝大部分桥梁不同,这座桥的桥面上覆盖了十几厘米厚的土壤,种植了大量华北地区的乡土植物。
这座“生态廊桥”为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生长提供了“近自然”的环境,另外也为动物在两园之间迁徙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给野生动物设迁徙通道将从明年起在各风景名胜区逐步推广。另外,根据《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各景区还将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定保护区,提供救治、救助和避难场所。
链接
《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试行)》其他亮点
杀虫禁打高毒农药
条文:风景名胜区内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应采用无公害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药品的使用,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损害。
溶洞景区要限客流
条文: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严格保护溶洞景区内重点洞段、重点景观,防止游人触摸和损坏;控制游客数量,避免由二氧化碳总量超标对洞穴资源造成破坏;洞内灯光配置应避免高热光源。
噪音不超50分贝
条文:风景名胜区内噪声排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达到0类标准,不得超过50分贝。大型社会活动期间需使用音响器材的,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并控制音量。
危险区域要设标志
条文: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在游览危险地段、水域及危险动物出没、有害植物生长区域设置安全管理设施和警示标志,并作防范说明;非游泳区、非滑冰区、防火区、禁烟区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标志。
配建避难场所
条文: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构建各类灾害防灾体系,包括灾难预警系统、避难场所、避难路径、标志系统、物资储备、防灾管理、安全监测系统等。
推荐阅读:
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208处
四川绵阳:分级保护资源 打造多功能省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德江乌江傩文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复
山东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公示
(来源:园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