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花境行业发展需培养专业人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张萌 日期:2020年12月08日 11:11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无论城市公园还是私家花园中,都少不了花境这一造景形式,可以说“无花境不成园”。花境行业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不少景观设计师、花艺师都转行做了花境师。

“你设计出的作品真的都是花境吗?”在第七届中国花境论坛上,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会长刘青林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他认为,对于花境的营建和推广理论是基础,一定要把花境概念搞清,同时实践也至关重要,二者结合使更多学生作品落地,才能够诞生多彩花境,推动花境事业发展,广大研究生人才将创造花境事业的美好未来。

认识花境 营建景观

花境起源于英国,巴洛克时期出现花境的雏形,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兴盛起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发展历史。

在国内,花境起步较晚,实际应用推广仅20年左右,近5年来才真正引起业界关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刘青林表示,近年来,我国花境植物材料多样性大大提高,达120余科470余属1300余种,其中,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唇形科等科和鼠尾草属、女贞属、芒属、狼尾草属等属的植物应用较多,行业开始重视花境植物的多样性,这为设计提供了更多基础素材。

论坛上,多位专家都提到,在行业内务必明确花境的概念。

“花境设计人员,包括从业人员对宿根花卉的认识非常有限。一些人对花境概念理解不一致,甚至有误。这种所谓‘花境’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花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剑秋说。

首先要在营建时间上认识到花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花境景观需要时间打磨而成。一个花境的立项、建植、形成,往往需要3-5年。

其次要明确花境的形式。叶剑秋认为,花境是一种纯粹的花卉植物景观,有别于花坛。花境指绿地中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形式,用来丰富绿地色彩。植物种下后会有一个生长过程,多年生草花的应用能连年生长、开花,不需更换,维持景观效果至少3年以上。而花坛更多追求的是即时效果,多为长好的植物临时拼摆在一起。

还要充分认识到植物的选择是营建花境的核心,但宿根花卉是花境植物的灵魂。

在叶剑秋看来,花境推广应用障碍在于宿根花卉的效果显现不能满足追求即时的亮丽效果,往往只能提供建成初期的效果,由于后期疏于养护,致使观赏性差,难以实现当年的四季效果以及景观的长效性。因此,许多从业者错误地认为,宿根花卉养护粗放、成本低,没有提供常年的效果。

这一点在刘青林提供的植物应用数据上也有所体现。他表示,从近年来的花境作品来看,花灌木和小乔木使用率增加,球宿根植物等多年生草本下降,一二年生花卉占比稍高。这与花境植物材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长效性、节约性的原则相背离。

“优良的品种严重缺乏,迫使从业者采用各种其他植物如花灌木、观赏草等加以丰富、补缺。这种做法常被冠以‘创新’或‘特色’名义而过度放大,背离了花境本源而失去花境真谛。”叶剑秋说。

可以说,名称的自由化、花境的花坛化和木本化成为当前花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刘青林建议,在充分认识花境概念的前提下,制定花境设计和营造的技术规范,明晰植物材料清单,加强乡土物种开发应用和育种工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花境。

理论创新 结合实践

花境作为舶来品,想要让其在国内发光、发热,洋为中用,理论创新至关重要。

叶剑秋凭借20多年的花境实战经验和探索总结,将花境营建分为临摹、成形、成熟3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特征和技术要点。

在我国花境发展初期,临摹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花境,逐渐规范技术。

事实上,美国花境发展也经历过临摹阶段。一二年生花卉在美国一直流行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他们开始对英国宿根花卉花园感兴趣,大量英式宿根花卉花园才在美国出现。他们不顾其对环境的要求,将照片上能看到的宿根花卉都用到美国的花园,如大花飞燕草、毛地黄等。

我国花境营建正处在这个阶段,尽管是初级,有些做法并不见得合理,但也是花境营建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经过临摹,逐渐过渡为成形阶段,即花境景观季相交替的动态景观。这时的花境景观追求不仅是花卉的盛放,而是涵盖花卉的整个生长过程。花境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技术趋于规范,花境景观稳定、持久。同时,设计的作用被重视,设计的整体协调性强,按图施工能力在提高。

最终目标是进入花境的成熟阶段。适生花卉品种的选用是该阶段花境最主要的特征。适合本地区的花卉品种的选育势在必行,花境中积极采用具有本地特色、适生花卉品种,才是花境的成熟标志。

叶剑秋认为,成形阶段的花境以追求花境自然景观为特点,成熟阶段的花境往往侧重于低维护、生态和环保。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建造花园的目标,往往二者皆有之。因此,切莫教条化,满足花园的需要,灵活应用是王道。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王美仙是国内首位以“花境”为研究课题的博士,2009年毕业后一直在花境教学实践一线工作。她认为,中国花境要用中国材料,树立本土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论坛上,她通过大量资料来梳理花境在英国的发展脉络,介绍国内外的花境研究进展,非常赞同刘青林和叶剑秋提到的花境植物选择的观点。

北京林业大学设立“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在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顷园)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将设计图纸转化为落地景观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经过实践后更好地反思设计问题,优化方案。

王美仙作为一线教师,通过教研实践向学生传达这一认识。她带领学生参加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花境景观竞赛,作品《杂花图卷·岩石篇》获竞赛大奖。该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宋、明、清的《百花图卷》,极具中国传统审美特色。

人才培养 新生力量

花境行业要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因此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本届论坛创新形式,由教授推荐在校研究生及已毕业仍在从事该行业的研究生进行现场分享。

浙江大学教授夏宜平、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明娟、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青萍、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杨秀云以及王美仙推荐的张璐、袁慧红、董蓉、王喆等多位研究生分享了各自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案例。

王喆团队参加了2020“陈植杯”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他们通过植物选择、构筑物及小品的营构、画意的渲染,将红楼文化融入主题花境之中。

第四届中国花境大赛结果出炉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看点。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100多份作品,其中65件作品入选参评,为历届之最。

经过专家组严格评审,上海恒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吴芝音团队创作的“鹿夕园”和北京市园林学校程超团队创作的“滋兰树蕙”获得了本届大赛最高奖“钻石奖”。

大赛还评出金奖作品17件,银奖、铜奖作品各23件,并首次设立了最佳设计、最佳施工、最佳养护、最佳组织和最美花境等单项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副会长成海钟介绍,与往届不同,本次大赛允许往期参赛作品再次参赛,以鼓励提升养护管理水平,营建长效花境。从作品的景观效果看,植物材料多样、景观自然稳定、色彩丰富和谐、季相鲜明有序、养护低碳节约等花境景观特质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评审组专家夏宜平表示,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平较往年明显提升,涌现出很多佳作,而且类型多样,除林缘、路缘、旱溪、岩石花境外,还出现了一批草甸式、花园式的花境作品。大多数作品更贴近真正意义上的花境,并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更重要的是,作品从设计到施工营建、养护,花境生态性、可持续性的理念渐入人心。

“希望通过高校老师向企业靠拢,企业家帮扶师生,让更多学生作品落地。”刘青林说。

正如王美仙所说,只有理论和实践双向耦合,培养花境人将图纸落地实操的能力,才能让我国花境事业前景如鲜花一般美好。

推荐阅读:

花境行业急需培养专业人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内容
·花境设计如何呈现植物之美(图)2017-06-09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