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3日消息:前几天在湘湖,路过一家农舍,看见一个“球”,停下了脚步。
正看是棵红叶石楠,侧看奇了怪,前一半是红叶石楠,后一半是红花檵木。
![IMG_20171023_151940R.jpg](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11/85afb3c2-b1ba-4db3-99aa-7da05a5e4c42.jpg)
正看
![IMG_20171023_151945R.jpg](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11/e0aceece-7d9f-495c-92ed-ddc75591e90e.jpg)
侧看
蹲下看树根,这才恍然大悟,原本是两棵树,修成了一个球。
红叶檵木球?红花石楠球?不知该叫啥好。
想想这里是大萧山,也就释然了。
萧山人搞苗木,那是绝了妙的。
传统的老苗乡,不管是搞乔木,还是搞花灌,基本都是成品苗,
萧山人种苗时间不算长,却硬是整出了个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小苗。
听人说,萧山人种小苗,一年能种好几茬,一亩地每年能整出3、4万收入。
勤劳+智慧,就是萧山人的成功秘诀。
![IMG_20171031_095958R.jpg](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11/8cff8659-52ca-43e6-a0a5-a53195ccef4a.jpg)
寸土寸金的萧山,每一片土地上都种满了小苗
就像这个“球”。
我猜几年前院子刚刚落成时,主人在门前种了两棵“球”,
一棵红叶石楠,一棵红花檵木。
可是它们长得很快,不多久就变得挤挤挨挨,
某个下午,主人拿着修剪刀,左看看右看看,一道灵光闪现,
两棵树从此合二为一。
这又让我想起了刘斯衷老师说的植物组团概念,
就是在苗圃生产中,将几种植物搭配种植,上层的大乔,中层的亚乔、花灌,下层的草花、地被,
几年后成型,以植物组团的形式直接用于造景。
我猜刘老师可能也许没准还没想过这种形式,
就像这个灵光一现的房主一样,
用两种或多种植物组团种植,然后修剪成一个大球,或者别的什么造型,
这样,观花、观叶、观果、观色,以及春夏秋冬,
会搭配出怎样的效果?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