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3日消息:每年雨季,“城市看海”的新闻便时不时地出现在网上,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能免受内涝之苦。而在这个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同时,内涝问题也正在成为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大考验。
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2010-2016年全国每年受城市内涝威胁的城市数量](http://image.yuanlin.com/News/UploadFiles/2017/6/e0dcf4c9-e584-4d14-8868-8c29176dfae1.jpg)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然而,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2004-2016年我国每年因 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http://image.yuanlin.com/News/UploadFiles/2017/6/c1ba0e7b-ae67-4086-83d4-938852d2c2f3.jpg)
2004-2016年我国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城市内涝的“内忧外患”
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往年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越来越大的挑战。
![1961-2016年全国年暴雨日数历年变化](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6/c450b499-3dfd-422a-a8ae-44207a3b2768.jpg)
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内涝易发点也在与日俱增。随着国内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导致雨水的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疏导雨水已是杯水车薪。
“海绵城市”让城市不再看海
如今,在谈及治理城市内涝的办法时,很多人会想到建设“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水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6/5e7c7d40-2593-4fb2-a701-1fe1f9281e53.jpg)
我国自2015年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4月,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综合考虑我国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南北方的气候不同,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涵盖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
![2015-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两批城市](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6/e563abe9-bfd4-4ff9-9e99-412d705c449d.jpg)
海绵城市在治理城市内涝方面也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汛期,我国一些流域和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城市的建设成果在应对汛期强降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
面对内涝,如何避险自救
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各地相关部门正在逐步改进排水系统,力求将内涝消灭在襁褓之中。而在城市防范措施建设完善的过程中,从自己做起,尽可能避免内涝带来的危险,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对待的大事。
暴雨预警是避灾的“指挥棒”。即使是最低一级的暴雨蓝色预警,也足以成为停止外出计划的理由。那么,你知道不同的预警级别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吗?
![不同暴雨预警级别应对指南](http://image.yuanlin.com/news/2017/6/7298caea-da29-4cd7-a0bf-4fdf34f48671.jpg)
在户外时如果突然遇到暴雨导致内涝情况时,也应关注这些方面,正确避险:
首先,下大暴雨时,排水管可能从明流变成有压流,容易把井盖顶开,行人需特别注意路面情况;暴雨期间电线杆可能出现漏电情况,若在电线杆附近时感到脚下发麻,应立刻止步后退。
此外,在驾车涉水前必须谨慎判断,注意不让车辆进入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的积水区,如果车辆不慎进水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同时,驾车时应注意绕行立交桥下等易积水的路段,如果遇到险情,要果断弃车逃生。
最后,如果身处山区,还应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等异常声响,如发现泥石流、滑坡袭来,立刻向沟岸两侧的高地转移,绝不可涉水过河。
推荐阅读:
住建部官员谈应对城市内涝: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折射的城市扩张问题
“雨都”香港如何防止城市内涝?
福州市出台实施城市内涝防治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