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6日消息:7月25日,市建委组织召开海绵城市建设专业技术培训会。会上介绍了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情况,全市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未来海绵城市建成后,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水系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沈阳市将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18年,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示范区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示范区目标要求。
沈阳将逐步提高城市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新建管渠排水能力提升至3年一遇等级。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发生50年一遇的强降雨天气,能够确保城市不产生明显内涝积水、车辆交通正常安全出行。
新建住宅小区要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鼓励建筑与小区的非机动车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采用透水铺装,鼓励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小区内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或相应设施,鼓励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
推荐阅读:
深圳宝安区按海绵城市标准建石岩湿地公园
聊城创建“海绵城市“让水城可以“呼吸”
广州用“海绵城市”理念治水浸 目标防洪达200年一遇
媒体五问“海绵城市”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来源: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