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辽宁:铁岭环科院鉴定水生生物300余种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 作者:马芮 吕兴娜 日期:2013年10月14日 11:14

中国园林网10月14日消息:辽宁省铁岭市环科院近日在清河和凡河流域开展了水生生物监测。目前,已鉴定水生生物300余种,为辽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2012年4月开始,铁岭市环科院组建科研团队,在清河和凡河流域设置30余个断面进行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着生藻类、浮游动植物、大型底栖动物、两栖类和水生植物)监测,对水生动植物种类、数量、习性、分布与生境、形态特征、环境指示与用途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样品鉴定、标本制作和标本保存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在铁岭市尚属首次。

截至目前,已鉴定水生生物300余种,制作了两个流域鱼类标本300瓶,整理鱼类名录50余种,积累图片上万张。其中捕集到古老稀少品种东北七腮鳗1种,经济鱼类9种,名贵经济鱼类1种,清水鱼类15种,耐污种类16种,具有实验研究价值的鱼类5种,观赏性鱼类3种。

在清河水库捕集的经济鱼类亚洲公鱼和银鱼大量出口日本和韩国,成为铁岭市重要渔业资源。

普查发现的两栖动物中国林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发现的花背蟾蜍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些物种的发现对于辽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评估河流健康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为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科研团队专门聘请中国环科院、抚顺环境监测站的专家协助科研工作。科研团队还准备将近几年调查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并编写成《清河、凡河流域水生动植物图鉴》。

《图鉴》对于全国其他流域的水生生物的完整性监测与评价具有指导及示范意义。《图鉴》既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可供环保院校的师生们教学使用,同时供水利、林业、农业、动植物保护部门参考。

这项工作体现了科学研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性宗旨。同时,呼吁广大民众保护水生生物,尤其是珍稀名贵物种,为保护辽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与健康作出努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


相关内容
·山西特色乡土草种植物标本制作大赛开启2022-04-06
·中国林科院木材标本馆馆藏量居亚洲第一2021-11-10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考察西南林大标本馆建设2021-05-13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让标本“开口说话”2019-12-03
·杨宗宗:不忘初心,打造新疆植物标本馆2018-12-06
·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2018-10-16
·修复水生生物资源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2018-08-22
·杭州知了泛滥 杭州绿化办发出求助2018-07-10
·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在雄安新区启动实施2018-06-12
·云南首家县级木本植物标本库建成2017-08-23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