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8月27日消息:按照原定计划,海珠桥将于今日完工,但因连日的台风、暴雨,海珠桥桥面沥青铺设和伸缩缝的水泥浇灌等工程不得不放缓。不过记者昨日来到海珠桥看到,目前已经进入最后收尾阶段,海珠桥大修基本完工。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随着工程收尾,海珠桥上又新增了介绍海珠桥历史节点的铜雕,市民纷纷观赏拍照留念。
海珠桥主体工程已完工海珠广场复绿基本完成
记者看到,海珠桥北段两侧下桥的步梯已经修好。从海珠广场地铁口出来看到,围蔽已经解除,步梯整饰一新,行人可以上下桥。
海珠桥主体的中间机动车道部分,仍在两头用一些沥青石渣围蔽起来,但已经完成了铺设沥青,一些工人在附近平整或者接驳钢架桥的缝隙,浇灌车在注入水泥填平缝隙。
而大桥两侧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工程完工最早,施工人员还在对桥上钢架的灯光进行安装,在桥中间两侧护栏外,施工人员正在安装航线指示灯。
虽然大修完工,但记者没有见到在海珠桥钢架有防爬措施,只是从两边引桥到桥中间位置,都有一排带刺的栅栏,将主桥钢结构和两边人行道分开了。
海珠桥两侧增设绿化带
海珠广场复绿工程已经完成,其中东侧广场的草坪已经铺设完毕,草坪上的花洒也开始为草坪喷水。在海珠桥南北两端的上桥位置,也已经新增了两个分流车辆的绿化带,形成了新的园林景点。广州解放纪念碑雕塑下的广场石板平整工作也已经进行了大半,施工人员正按照编号对雕塑下的广场进行复原。
海珠桥两端的机动车道中央新增了两个绿化带对上下桥的车辆进行分流。在海珠桥与江南大道的连接处位置,马路中央有一块绿化隔离带,中央位置有一块写着“海珠桥”三个大字的黄色巨石,周边则是错落有致的绿化植物,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提前探鲜 大桥人文气息更浓了
大桥通车在即,前来探鲜的市民越来越多,三五成群,或者母子、情侣同来,提前感受海珠桥大修后的雄姿。
来自天河东路的吴女士带着儿子特意来海珠桥看看,儿子拿着照相机,将海珠桥上每一处他认为新鲜的地方拍下来,在纪念雕像前,他特意和妈妈合了一张影,“爷爷80多岁了,行走不便,一直唠叨着要看下修好的海珠桥,我和妈妈今天特意过来拍了给他看。”
住在昌岗路的刘道华和女儿两人拍了很多海珠桥的照片,准备放在自己微博上,“这些雕像很好,海珠桥的人文气息更浓了。”
增设三组历史雕塑
记者看到,与前几日相比,海珠桥两排上百盏复古灯饰出现了一点小变化,原来滴水状的灯泡已经被更换为圆形白灯,体积更小些。最大的变化还是在桥主体钢架外侧的年代纪念雕塑前,分别竖立了一些纪念雕刻,重点介绍了这个年代海珠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而在桥两侧的1933年、1949年、1974年纪念雕塑前,还设有三组不同的雕像,非常吸引人。
地面“长刺”恐不利自行车骑行
昨日,有自行车一族反映,即将完工的广州市海珠桥,地面上新安装的石砖太“锋利”,容易造成自行车骑行不便。
海珠桥即将进入完工阶段,在东侧自行车和人行道,工人正在加紧铺砌路面。骑游一族的麦先生表示,海珠桥原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水泥面,“骑着自行车,非常便利。可是,现在路面新安装石砖,砖面太锋利了,有的像钉子一样锋利,容易对自行车轮胎造成伤害。在这些路面上骑车,也会容易摔倒,产生意外。”
记者发现每隔大约六七米,路面就有一块约20厘米石砖,砖面凹凸不平。一名工人解释,石砖具有防滑功能。
三组历史雕塑内容
纪念1933年雕塑——描绘海珠桥建成通车时人们庆祝的盛况:有鸡公榄、报童,还有坐着黄包车的市民,有的人挥臂前行,有的人拿着鲜花,一起朝前方走去,可见当时海珠桥建成对广州市民而言是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纪念1949年雕塑——一只刚劲有力的大手抓握着枪杆,举着红旗朝前冲,面前是刚刚被国民党炸毁,半截已经沉入珠江的海珠桥。
纪念1974年雕塑——当时海珠桥在大修,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雕像也十分现代、抽象,刻画五位市民正骑车上桥。
推荐阅读:
丹麦庆祝国宝小美人鱼雕塑百年诞辰(组图)
苏州饮料瓶手工绑扎成的自行车雕塑亮相广场
江西省九江县最大紫砂岳飞塑像落户贤母园
山西太原迎泽区三组青铜塑像“落户”食品街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