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豆天蛾
学名:
类属:鳞翅目 天蛾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豆虫、豆蛾、牛鼻栓。分布于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除为害大豆外,尚可为害绿豆、豇豆、刺槐等。幼虫食害豆叶,轻则吃成网孔,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和翅黄褐色,有的略带绿色。头胸背面有暗紫色纵线。体长40—45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前翅有6条浓色的波状横纹,近顶角有一三角形褐色斑。后翅小,暗褐色,基部和后角附近黄褐色。卵椭圆形或球形,长约2—3毫米,初产黄白色,孵化前变褐色。末龄幼虫体长82—90毫米,黄绿色。从腹部第一节起,两侧各有7条向背后方倾斜的黄白色斜线。尾角黄绿色,短而向下弯曲。幼虫共5龄。蛹体长40—50毫米,宽15毫米,红褐色。喙与身体紧贴,但末端明显突出,略呈钩状。腹部第五节至七节气孔前各有一横沟纹。臀棘三角形,末端不分叉。
发生规律
豆天蛾发生代别因地而异。在河南、山东、江苏一年发生1代,湖北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9—12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的土堆田埂等向阳处。翌年在暖和时幼虫上升土表作土室化蛹。成虫白天栖息在生长茂盛的作物茎秆上,傍晚开始活动,晚8时后活动渐下降,晚10时后又开始活动,直至黎明。飞翔力强,可振翅作远距离高飞。喜食花蜜,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成虫寿命7—10天。雌雄比是1:1.2。羽化后4—6小时交尾,交尾后3小时即可产卵。卵多散产于叶背基部,少数产在叶正面和茎秆上。每叶上可产卵数仅1—2粒,每雌可产卵200-450粒,平均约350粒。产卵期2-5天,以头3天出产得最多。卵期4-8天,孵化率高达70—100%,但初孵幼虫自然死亡率较高。初孵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1—2龄为害顶部,咬食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食量增大即转株为害,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总食量的90%。因此须消灭幼虫于3龄之前。山东、河南等1代区,末龄幼虫于6月中羽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末龄幼虫约于9月上旬入土越冬。湖北2代区,5月上中旬开始化蛹和羽化,5月上旬至10月上旬都可出现成虫,以7—8月最多。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春播大豆。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播大豆为主。全年以8月中下旬为害最烈。9月中旬后幼虫入土越冬。蛹期约10—15天,羽化多在清早和上午。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黑光灯诱杀,可减少发生数量。

2.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3.生物防治 用苏云金杆菌类制剂(每克含孢子100亿)稀释800倍喷雾。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