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山城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通化日报 作者: 日期:2021年11月19日 02:19

初冬时节,漫步浑江两岸,风和景明,江水浩淼,微风扑面,惬意悠然。
  行走群山之间,暖阳下的山城,层林染秋,高远宁静,诗意如画。
  通化,一方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山水相依。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厚植最美生态底色,我市牢筑生态文明之基,走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实现绿色崛起的重中之重。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回眸发展,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步履沉稳: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新时代·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烫金名片,正是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褒奖。
  2020年,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45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30%;5个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12个重点流域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我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擦亮生态“底色”,一幅奋力开创新时代通化生态文明建设崭新局面的新美画卷,正在山城大地铺展开来。

  生态宜居“幸福+”
  好生态孕育宜居城。
  放眼山城,浑江碧水穿城而过,群山环抱、万木朝阳。
  体现山水优势,彰显生态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我市坚持“精致城市”理念,高标准打造生态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为城市建设注入生态内涵。
  “曾经的江边荒地变成了一片生态公园,感觉生活品质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在佟佳江旅游度假区,自园区建成开放后,市民梁瑶经常带着家人来这里感受生态气息。
  依江而建的佟佳江旅游度假区位于金厂河与浑江交汇处,项目规划面积为65.8公顷,建设内容包括一岛、一带、四大功能区,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呼应,打造“山、水、城、园”的发展新格局,增强群众幸福感。
  每天从清晨到夜晚,佟佳江旅游度假区里,锻炼、散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行走其间,两岸山势雄伟,林海松涛,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精心栽种、布局的树木花草以生态新场景带给市民赏心悦目的新体验。
  打造生态之城,涵养精致气质,这样的场景不止一处。
  江南公园、倚江园、风趣园等整体提升“一江两岸”风貌和功能;街头游园、绿地幽静雅致,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街道绿化带摇身变成以各式花卉、树木打造的微地形景观带,灵动美观;掩隐于市的休闲步道置身山林之间,让人静听虫鸣鸟叫、静享清新空气……
  “我市的生态环境真的越来越好了。闲暇时我们就喜欢带孩子出来溜达,呼吸新鲜空气,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市民王睿说,户外散步是一家人最喜欢的事情。
  舒展生态城市新画卷,蓝天白云下,山城通化生态美带来“幸福+”。
  如今,践行“两山”理念过程,宜居宜游宜养的“绿色之城”已经成为现实。
  截至2020年年末,我市已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1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级生态县(区)。通化县和集安市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集安市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柳河县、辉南县、东昌区先后被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吉林省生态县(市、区)”。全市共创建生态乡镇52个,占乡镇总数的88%;生态村58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5%。
  生态美景,让人亦步亦趋;蓝天清风,让人纵情欢笑。打造生态之城,山城通化城在山中、人在绿中,魅力无限。

  生态赋能"旅游+"
  畅游山水间,入目皆是景。
  依托良好的生态基础,我市着力实施旅游产业振兴行动,充分释放"山水林田湖草花、冰雪溶泉凇瀑挂"优势,努力建设全省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重要节点城市。
  眼下,虽然天气渐冷,但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项目建设热潮不减,连绵几公里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抢抓工期干劲十足。
  作为我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所在地和新中国第一个专业滑雪比赛的举办地,我市拥有独特、丰富的冰雪资源,被誉为滑雪"摇篮",具有雪情好、雪期长、雪质优、风速小、气候温和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我市深耕冰雪产业,建"新城"、亮"名片",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打造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用高品质的项目和服务,做长冰雪产业链条,发展冰雪经济。
  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项目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以冰雪产业为核心,规划设计建设滑雪运动组团、生态涵养组团、滑雪温泉小镇组团、滑雪商业小镇组团、冰雪文旅服务组团、康养度假休闲娱乐组团、旅游度假会议会展组团、山谷主题度假组团、谷地特色康养组团9个组团,分3期建设。
  "包括滑雪场、滑雪小镇、度假温泉酒店在内的一期建设项目将于今年12月中旬全面运营。自11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末滑雪季期间,约可接待游客50万至70万人次,其他季节约可接待游客30万至50万人次。"负责项目建设的吉林万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雨介绍。
  抢抓机遇,深挖冰雪生态禀赋,我市积极推动大项目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冰雪产业示范新城以及通化滑冰馆、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射击训练中心等项目让我市冬季冰雪旅游将实现质的跃升;辉南龙堡、通化县康养谷、上龙头雪村等大众滑雪戏雪设施不断拓展;柳河县投资115亿元,集青龙山山地滑雪度假、户外青少年教育基地、高原雪上训练基地、山里屯农旅观光产业园、龙兴未来四季温泉康养为一体的,中国·通化MVR 世博村一体化实验区项目签约落地……我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冰雪文化名城""中国冰雪运动名城""国际冰雪康养名城"。
  不仅如此,全域提质、全景打造,多维度、深层次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格局,"春揽杜鹃、夏享清凉、秋赏枫叶、冬戏冰雪",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让游客每个季节都不虚此行。

  生态整治"环境+"
  生态是通化的底色,也是山城人民悉心守护的颜色。
  践行"两山"理念,努力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美丽通化"。
  守护碧水长流,我市加大力度推进浑江,鸭绿江,辉发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工作,共推动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15个,人工湿地12个。全市6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扩能,配套污水管网约265公里,改造后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3.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市区玉带河等6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工程,曾经的"龙须沟"变成清水河。鸭绿江云峰,老虎哨,浑江民主,辉发河兴隆等4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标准。完成了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61.75公里,全市人民的饮用水源得到了有效保护,5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跟雾霾交锋的战场上,我市始终坚持蓝天保卫战,通过"拆小治大"完成2台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装机共容量共计400MW,全域拆除10蒸吨以下小锅炉700余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 排放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50.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PM2.5 为27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逐年递增,2020年达345天。
  锲而不舍踏上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一四五"发展思路,聚力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生态系统安全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更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城乡人居环境更美、绿色发展创新活力更足、区域生态系统更稳的生态强市,高质量建设吉林生态强省的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着力书写美丽中国建设的通化篇章。
  一步一留痕,一步一艰辛。如今,通化这座手握"绿色名片"的生态宜居之城,正以崭新的面貌盈盈走来,步步铿锵、处处绽绿。

(来源:通化日报)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