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多措并举推进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06日 09:39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态与历史知识,学习、研究、考察、欣赏特定文化景观,促进区域文化特色保护和区域文明程度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使旅游者获得文化教育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

文化生态旅游是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主旨是在不人为改变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让旅游者充分体验自然景观并感受地方文化,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态与历史知识,学习、研究、考察、欣赏特定文化景观,促进区域文化特色保护和区域文明程度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使旅游者获得文化教育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
  我国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生态旅游文化内涵不够,旅游产品文化元素较少,与文化脱节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一些优质旅游资源尚未开发,现有景区开发层次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游览环境不够优美,品质普遍不够高,缺乏把文化遗产、文化现象等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愿意体验的“活”的产品的创意,发展后劲不足,在生态资源嵌入文化特色、转化成文化产品从而获得综合效益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增强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主动性自觉性。牢固树立“文化搭台、生态牵手、旅游唱戏”的理念。推动文化、生态与旅游的深融合、真融合,聚焦文化中心建设,在顶层设计上融起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质量发展上融起来;聚焦文化、生态与旅游产品创新,在品牌塑造上融起来;聚焦构建融合发展机制,在形成合力上融起来。进一步强化文化、生态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生态与旅游相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上形成一体化,在理念、载体、市场等方面实现共享融通,在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要将文化、生态元素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审美诠释旅游,促进其内涵和创意提升;借助旅游产业载体保护、传承和传播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增强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主动性自觉性,必须注意为当地提供可选择的收入机会。如果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不能为当地带来好处,旅游收入全被外来者所获取的话,将产生两大后果:一是没有经济收益,则当地居民自觉保护和发展当地独特文化缺乏外部激励;二是本地的独特文化成为外来者赚钱的工具,将挫伤当地居民的自尊心,从而损害保护和发展当地独特文化的内驱力。文化生态旅游是一个旅游经营者、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互动共赢的过程,它既需要生态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也需要生态化的文化旅游行为——生态化保护。旅游产品的首要功能是供游客欣赏,给游客带来纯粹文化之美,旅游经营者需要保护好旅游产品所负载的原生态文化之美。游客在欣赏和享受的同时,需要与旅游经营者一起共同维护文化生态的完整与良好。旅游者应该保持对异地文化的尊重,承认文化差异,接受并认可异地文化的存在,不对文化景观进行破坏和损毁。旅游经营者也应适当地顺应旅游者的偏好,把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地域文化生态精华纳入可参与的旅游活动中来,让游客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认同,在认同中保护。当地居民要尽到东道主的责任,主要参与到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中,以主人姿态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开发环节,主动保护地域原生态文化,在延续与促进历史文脉、区域文化的文化利益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中把握住平衡点。

其次,谋求多元化发展。在共享经济的时代,文化和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跨界融合,共荣同赢。跨界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或增长点的动态过程。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就是要以“文化+”“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文化”助推文化生态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从而衍生新业态,拓宽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谋求多元化发展。要在大力促进“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结构调整和要素配置优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推进组建跨界、跨域融合的创意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推动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的文化生态旅游新兴业态,形成旅游与体育、娱乐、康复、餐饮、文化、传媒等融合的产业体系。通过跨界融合促进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创意是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文创企业则是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最鲜活、最中坚的力量,它能创造性地对既有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和突破发展,将文化创意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将沉寂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为鲜活的文化旅游产品,活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在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打造一批优秀传统民俗和知名度高的民俗节庆系列产品,提高文化旅游知名度。

再次,运用科技手段丰富文化生态旅游融合的产品和服务。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加大了与技术融合的力度和强度,丰富了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新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感受。伴随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虚拟旅游景点和景观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旅游项目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游客体验,提高了产品吸引力。要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科技装备,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充分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创新文化生态旅游形式,提升旅游产品创意,打造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态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

加强旅游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通过服务智能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重点是促进景区景点从门票经济向以IP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收益转型。借助短视频等新型传播平台丰富文旅营销渠道,加强与短视频龙头企业项目合作,推出抖音民宿季,开展民宿专项活动;利用短视频发布平台,构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体系,开展“抖音美好打卡地”活动。比如,重庆市在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中名列前茅,游客人数连年上涨,原因是重庆市利用丰富的新媒体手段宣传到位,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游客,网红景点的吸收力非比寻常。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观音桥、南滨路、江北嘴等热门景点一天涌入40万人之多……重庆成了网红旅游打卡必到之地。

最后,广泛开展文化生态旅游认证及生态环境教育。积极学习国外的经验,研究制定相应的自然与旅游认定计划,统一设置认证的相关条件和规范指标,实行严格的操作程序,凡是认证合格的产品可以使用统一的标识,引导旅游企业创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让旅游者享受原生态的旅游体验。从政府、学校、媒体、经营管理者和社区居民这几个层面入手,进行自然观察、民族文化体验、环境解说系统多样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做到环境教育媒介多元化、形式活态化、管理规范化,达到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的目的,推动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推荐阅读:

青海贵德:走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fsfdsf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566652225666522